上一篇,我们分享了青岛常住人口的性别比分布情况,数据显示在50岁以下的人口中股票配资实盘平台,青岛仍和大多城市一样,呈现出男多女少的情况。
这一结果与部分网友所说的青岛女多男少并不相符,作者并不清楚网友得出青岛女多男少结论的来源,欢迎熟悉的网友解惑。
要说女多男少的主要城市(GDP超过5千亿或省会/首府),全国倒也有一座,这便是湖南省会长沙市。
长沙全域各年龄段常住人口的性别比分布如下图所示,绿色方块表示本年龄段男比女多的数量,紫方块表示本年龄段男比女多的数量,折线表示性别比。
0岁-14岁人口,自然出生于本地的概率极高,所以当长沙0岁到14岁人口性别比均维持在111:100的高位时,这表明哪怕是在发达的省会城市,性别比仍受人工选择的影响(俗称重男轻女)。
从绝对数量看,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因素,意味着在一一匹配之后,0-14岁会有近8万男性娶不到老婆。如果算上女性终身不婚的情况,这一数量可能会很翻番。
青年阶段(20-34岁)的性别比逐渐趋于平衡,但在不同细分年龄段仍有小幅波动。值得关注的是,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,持续吸引着大量外来人口,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和求职青年。
而迁移人口往往呈现性别差异化特征——某些行业(如制造业、IT业)可能更吸引男性,而服务业、文教等领域则更多吸纳女性。这种选择性迁移无形中重塑了城市的性别结构。
从绝对数量看,20岁到34岁这一适婚年龄段,长沙男性比女性少了近一万人,可能与前述的产业结构有关(需要结合长沙与其他城市各行业增加值分布情况做进一步分析)。
中年期(35-54岁)的性别比开始出现反转,部分年龄段女性数量超过男性。这一转变可能源于两方面:一方面,男性在中年阶段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,死亡率略高于女性。
另一方面,人口流动因素也不容忽视,不少中年男性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,导致户籍人口中的性别比发生变化。
55岁以后,各年龄段性别比普遍降至100以下,且随着年龄增长,女性优势持续扩大。到85岁以上组,女性人口已显著超过男性。这符合人类生命的普遍规律——女性通常具有更长的预期寿命。
生物学差异、生活方式选择、职业风险因素等共同作用,导致了老年阶段性别比的显著差异。这种情况在全球普遍出现,并不是某一个区域独有的现象。
总体而言,长沙的性别比结构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共性特征,也体现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动态。
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