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天配资评测论坛网,朋友圈关于TikTok的消息刷屏了。
国内不少人看到美国那边又是总统签行政令,又是副总统表态,心里打起了鼓:是不是TikTok要被“抢走”了,算法能不能保住,字节是不是在美国撑不下去了?
说白了,大家的担忧,只不过是被美国过去打压中企的做法伤到了,但今天这件事的发展轨迹,却和以往大不相同。大家可以看一下美国社舆的反应。
9月26日,签发行政令,说新版TikTok美国运营方案符合美国法律,可以让其继续在美国运营,紧接着万斯直接抛出负责TikTok美国数据安全的合资公司估值140亿美元的消息。消息之后,美国媒体,甚至国会都不买账,认为特朗普是“耍花招”。
倘若,真如大家所想的那样,美国社会各界就不会是这个反应。以特朗普的性格,通告也不会是寥寥几字,必定是铺天盖地的。如果能在和中国的较量中占上风,那一定是特朗普的加分项,毕竟贸易战没达到预期,TikTok问题就是特朗普的“突破口”。
中美贸易谈判一再延期,着急的从来不是中国,一方面我们与美方保持沟通,另一方面我们在抓紧时间推进统一大市场,而特朗普还是想要尽快访华,但由于关税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,那在特朗普眼中突破口就是“TikTok”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实际上博弈的主动方是我们。这一点从中美达成的方案也不难看出。
根据新的运营方案,万斯口中的那家140亿美元估值的合资公司,负责TikTok美国用户的数据安全、内容审核,还有 APP上架审批这类跟合规相关的本土业务,不参与TikTok的运营。这就好比我们找了个第三方做安全检测,但是公司以及公司的业务仍归字节所有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家合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仍是字节。字节跳动持有19.9%股权。这个数字符合美国通过的合资公司中外企不得超过20%的持股比例的行政令。除了字节之外,现有全球股东合计持有30.1%股权,新投资人合计持有50%的股权。
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算法核心技术,仍然掌握在我们手中。美国那边要使用,先签授权协议,然后付费使用,这是美国国会和舆论不满特朗普的根本原因。这就好比一家公司把业务外包给了另一家,但这家外包公司接触不到公司的核心业务,这就跟高级打工人差不多。
而这种模式,其实在全球商业史上很常见,就拿我们现在的汽车产业来讲,为什么过去有很多合资企业,首先是我们缺乏资金和技术,尤其是发动机技术。另一方面,就是为了保护本土车企。现在中国车企去国外,也会有这个“待遇”,因为我们汽车产业强大了,人家也会担心冲击本土企业。
大家可以参考苹果和“云上贵州”的合作。2017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。2018年,云上贵州全面接管中国内地iCloud服务的运营,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数据迁移至贵州数据中心。这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,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数据安全。
就像曾经火遍全球的LOL,由美国拳头公司出品,整个公司成为腾讯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之后,运营仍是独立的,总部仍在美国。还有暴雪的《魔兽世界》,虽然这跟TikTok不太一样,但其实每个国家都有“本土化”的限制。中国这些年来,数据安全、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,这是好事。而人家对你设防,证明了我们科技的强大。
其实,相比合资公司,云上贵州是百分百的国企。所以说TikTok还算是争取到了比较有利的条件。而这背后,就是中美激烈的博弈取得的成果。马德里会谈后,媒体是这样报道的:
中美于2025年9月14日至1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经贸会谈,双方在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,就通过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和内容安全业务委托运营、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方式解决TikTok问题,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。中国政府将依法审批TikTok所涉及的技术出口、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等事宜。
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,TikTok问题的方案是,委托运营外加知识产权授权。
而在官媒的报道中,还有下面这样一句话。中美在会谈中强调尊重企业意愿,支持其在市场原则下开展谈判,使企业成为中美沟通的“缓冲器”,而非牺牲品,这一做法可推广至其他在美运营的中资企业,帮助其在合规框架下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。
企业要成为中美沟通的“缓冲器”。和中国缓和关系一直是特朗普想要的,因为美联储降息25个点,显然不是特朗普想要的。此外,字节是不愿意轻易剥离美国业务的。企业有自己的选择,国家尊重企业意愿。但企业要知道的是,你们的后盾永远是国家。正因如此,TikTok问题从拜登时期一直到了今天,就算是以“强硬作风”示人的特朗普,也只能是一再延期。
本月16日,特朗普签署命令,再次延长字节跳动的“宽限期”至2025年12月16日。这是特朗普第四次给予TikTok“宽限期”。根据美国“不卖就禁”法律的最初规定,字节跳动必须在2025年1月19日之前出售TikTok美国业务。
如今已经推迟到了年底,这就说明特朗普为敲定细节仍在拉扯。当然了,即便是美国政策变化无常,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。毕竟,我们的实力起来了。美国再想跟过去一样搞霸凌和打压,中国不仅不会答应,还会对应反制。
总之,至少这一回合,美国没占到多大便宜。
配先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